2014年1月8日

由部落出發,前進達邦、特富野。


由石桌順著阿里山公路向緩緩踩著,陽光漸躍過雲端,灰暗的天空頓時亮起來,
看到這幅令人感動的景象,不禁高聲歡呼:

「我們看見日出,也看見玉山了!」

-----------------------------------------------------------



幾年來不管是騎車還是開車經過阿里山公路,
總是會注意到石桌到阿里山之間右下方山谷間有幾個聚落,
但由於經過時大多是清晨,方向是逆著陽光,因此從未看清楚那幾個聚落的樣貌,
也未曾上網搜尋相關的資訊。

這種感覺與霧社騎往武嶺時往右看的感覺很像,
總覺得那裏離開公路非常遙遠,似乎是過著另外一種生活。




而經過新中橫自忠時,注意到有個稱為「特富野古道」的入口,
後來也在幾位車友遊記看過相關的紀錄,才逐漸知道這條由舊鐵路所闢建的古道,
最後會接到在阿里山公路上看到的聚落-特富野部落,
而且,同一條路還可以經過另一個鄒族的大社-達邦部落(達邦與特富野都是鄒族大社)。

對我們而言,若是為了去特富野古道專程由台北跑一趟有點不划算,
但若把古道當成連接阿里山公路、新中橫與這兩個部落成為一個環狀路線,
除了可以飽覽步道優美的林相、還可以體驗鄒族部落風采,

雖然需要扛約3公里的階梯,卻是非常值得的走法。



雖然這路線很早前就大致規劃好,但畢竟對鄒族的了解僅止於「吳鳳捨身取義」神話時代,
因此並沒有急著成行,而是先找了幾本書回來詳讀,並上網蒐集相關資訊,
後來,到日月潭邵族伊達邵騎車時,聽聞了逐鹿傳說,了解邵族與鄒族密切關係(傳說指出邵族原為鄒族人,是為了追逐一頭白鹿才來到日月潭附近定居),
以及上回路經信義鄉,有許多鄒族人居住的久美部落,有了實際的接觸,

漸漸地了解鄒族移動概況,因此,我們把路線重點放在由可以看見玉山(註)的自忠為起點,
循特富野古道(也是鄒族的獵徑)下切到特富野與達邦,在達邦民宿住一夜後,隔天再騎回石桌(參考路線圖)。


路線圖:












Day 1 石桌-自忠-特富野-達邦
Day 2 達邦-石桌(順遊阿里山公所、樂野部落)

註:玉山為鄒族與布農族共同的聖山,而阿里山山脈的塔山為鄒族人祖先靈魂安息地。


由於這時是乾季,因此阿里山公路路況很不錯,
我們傍晚由台北驅車直下嘉義,晚上八點多久已經抵達預計住宿的石桌,
黑暗中開上頂石棹民宿區,找到事先在網路上有先看好的一家石園民宿

今晚就住這邊,好好的休息一晚,明天要一大早起床,騎往距離33K的自忠進入特富野古道,
33K距離不算遠,但1000M的高度差(約1300~2300M)也是得花不少體力!





辦好入住手續後,親切的民宿老闆幫我們介紹他的珍藏品,
最讓我們好奇的是一個由檜木雕成的大茶壺,濃濃的檜木香瀰漫四周。

據他說,壺身的黑色缺口是雷擊造成的,

雖然檜木香味真的很棒,但我更期待明日在特富野古道裡的天然芬多精、負離子啦!






---------------------------------------------------------------------------------------

第一天。




清晨 05:40,海拔1300M的石桌溫度非常低,
但為了能夠趕在日出前就出發,還是趕緊梳洗好準備下到公路上的超商吃早餐。



石桌是阿里山公路上最熱鬧的聚落,公路與169道路在此交會,
光是24小時營業的超商就好幾家,因此完全不用擔心補給的問題。

另外,周邊民宿很多(尤其是在附近的頂石棹民宿區),只要不是大假日,
不用擔心找不到地方住,價格也算經濟。




在7-11吃完早餐天已經漸漸亮,開始往阿里山方向出發!

石桌到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間是阿里山公路菁華段,
最早規劃路線時,原本是打算先住在嘉義,隔日直接開到阿里山組車開始騎,
繞回石桌後我再搭公車到阿里山開車下來接Toby,

不過,後來覺得若先沿阿里山公路往上走,
邊騎邊欣賞山谷下的特富野、達邦部落,等由古道下切後,
再由下方眺望上來,感受一定會非常強烈。

有了這樣的念頭,多騎這段爬升1000M的公路也就怡然自得了。




清晨路上冷颼颼,
但已經不時可以看到有櫻花開了,將尚灰濁的四周點綴得有些暖意。







緩緩上昇中,好不容易熱了身,一個轉彎脫離了濃密杉林區段,
整個視野大開,我們抵達阿里山公路69K附近(距離石桌約6K),
由這裡開始路轉為東北向,右手側可以看見日出,也可以看見玉山的路段。


很幸運的,抵達時太陽還被雲遮著,
也就是說我們有機會看見陽光曜出的那一刻喔!






這時,陽光漸躍過雲端,灰暗的天空頓時亮起來...........









耶~~,我們大聲歡呼:

「我們看見日出,也看見玉山了!」







看見令人超振奮的日出,續往上爬,
來到阿里山公路71K一座新建的紅色鋼橋-芙谷峩橋(註1)。

這座橋是因此處在八八風災發生大崩塌後而建,
2009年經過此時(註2),對這裡大規模崩塌記憶深刻,經過時戰戰兢兢,
對於大自然反撲的無情不寒而慄。

騎單車就是這樣,一開始因對大地不了解而充滿好奇與熱情,
現在是因了解而更想好好珍惜它,這也是我們最想分享給朋友的一種了解自己土地的方式,
一條路,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角度來,收穫總是會更豐富。



註1:

『「芙谷峩橋」以鄒族原住民語音FKUO命名,意味著滿山遍野的「芙谷峩」樹,其國語學名為「山芙蓉」,為鄒族之吉祥樹種。』

--交通部公路總局--


註2:


同處攝於2009.12(八八風災為2009.8)

當時的遊記:
http://skoda-eddie.blogspot.tw/2009/12/day2-part1.html







在「芙谷峩橋」停留拍照後,很快地抵達了十字路,
數年前經過沒有多停留,但今天時間很充裕,當然要好好逛一下這個阿里山鐵路上很著名的小站了。




 由路旁一段階梯往上爬,一下子就到了火車站,
一位老伯正沿著鐵路兩旁四處打掃,他家就在鐵路旁,一定見證過阿里山鐵路風光歲月,
看到我們扛車上來,很親切的打招呼,並指著鐵路另一頭(往奮起湖方向)說:

「你們是要騎過去嗎?」
「上次有許多人也是騎單車去奮起湖.......」

我們說明等等是要去阿里山,只是上來看看而已,他馬上指點我們:

「可以由派出所旁邊下去,那裏有路。」

和他聊了一下,才知道路旁漂亮的盆栽全部都是他種的,
簡直就是個驚豔的鐵路花園啊!




天啊,老伯種的這些花實在太美了!
我可以說這裡是「十字路車站鐵路花園」嗎?







十字路車站海拔1534M,往這個方向一直過去,
就是可以前往奮起湖囉~




在十字路車站、十字國小附近繞了一圈,
賞盡小山城春櫻秋楓好風光。



十字路有一產業道路可以通往達邦,
如果是主目標設定為特富野古道,可以走完古道後由此上來,
只是雖然路程距離較短,但爬升高度較多又陡。


6:30由石桌到此已經是8:30,短短一段路摸了兩個鐘頭,
沒辦法,這段路實在太精采,怎麼樣也要多點時間才夠玩啦!

走吧,後面還有更棒的,繼續囉~




隨著陽光漸高,山谷下的特富野、達邦部落已經落入陽光的範圍,
在因季風帶來的霾霧下仍然動人,順利的話,下午3~4點我們就會抵達那裏了。

在這裡,以眼前的山形河谷跟Toby介紹這趟會經過的區域,
讓她可以更清楚整個地形,這樣騎起來才會更有樂趣(也可以說是更有想像空間吧)。
由於這趟有拍動態影片的計畫,事先有設定行程節奏,
能更融入,多深入了解一些是有必要,這樣她肢體動作才能夠流暢自然。

解說完,續行經過一段距離不短的明隧道,一出隧道,路邊停著一輛休旅車,一位有些眼熟的朋友笑咪咪的把我們攔下來.......




原來,我們遇到了Facebook上經常互動的劉兄!

我趕緊跟Toby介紹他是劉劉阿伯(部落的暱稱,劉劉阿伯- 2輪、雙腳趴趴go),
能夠在深山巧遇好友實在興奮,幾個人就在路旁聊了起來,
劉兄還拉著原本在車上休息的太太下來幫拍照。

聊了好一會,才互相祝福有個好旅程後繼續前進,
後來路上,Toby想了想一臉狐疑的說:

「他就是『劉劉阿伯』喔?哪有這麼年輕的阿伯啦~~」








告別劉兄後,隨著高度上升,
陽光已經沒入湧起的雲間,溫度也越來越低。

我們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前停下眺望了塔山後,就繼續轉往新中橫公路。




剛剛這些遊覽車一車車的經過我們,由車窗前紙牌寫的內容,
可以知道大多是大陸來的旅行團,可以想見這時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已經是陸客的天下了,

不知道車上的旅客看見我們是騎單車上來,心裡有何想法^^






由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開始不再是連續爬坡,
到了自忠,原本期望有機會因高度上升能突破雲層看到雲海的想法破滅,

這時只希望進入特富野古道前,能更近距離的看到玉山就行了。





爬到位於一處大崩塌旁,已經是危樓的玉山旅店旁的高處看往玉山方向,
厚厚的雲由後方快速的漂往山谷上空,玉山山系各山頭隱隱約約的.....

正在找著玉山主峰的位置時,天空突然出現一大塊空檔,


一時之間眼前豁然開朗起來了.....










前方就是鄒族、布農族的聖山,也是台灣所有人共同聖山-玉山。


再次看見玉山,感覺好棒!這時心裡默默想著:

「今天就由這裡出發,請保佑我們一路平安收穫滿滿吧!」






開始進入特富野古道。

特富野古道全程6.32公里(註),其中由自忠開始約有3.7K是運材舊鐵道改建,
因此非常平整,很適合騎單車賞遊;

後面則是連續下坡階梯,據其他車友、山友遊記紀錄,除了要扛車外並沒有太複雜的路況,
因此我們這次來,就是打算後段邊扛邊推,等到達另一端出口,
再連續下滑至距離出口約9.3K外的達邦部落(古道出口離特富野部落約6.3K)。



註:

特富野古道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由新中橫公路「自忠」入口至「特富野」,全長 6.32 公里 ,單程步行時間約 4小時。

早期為北鄒族人之舊獵徑,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伐運阿里山地區蘊藏豐富的紅檜、扁柏,便沿此古道闢築鐵道(舊水山線鐵道),時至今日昔日運材風光雖已不復見,但仍遺留舊鐵軌、棧道與檜木舊橋供後人緬懷當年蒸氣小火車奔馳於山林間的熱鬧景象。民國 90 年嘉義林區管理處將古道整建成階梯式步道搭配礫石和枕木鋪面,並保留部分舊鐵道鋪面枕木及棧橋,此為該步道最大特色。

註文摘自嘉義林管處網站
http://www.forest.gov.tw/ct.asp?xItem=34837&ctNode=2309&mp=342






終於進到期盼已久的特富野古道,果然如預期,大多是平整順暢的碎石路,
雖然不時會遇到橫過路面的排水溝,但稍微減速帶點輕拉龍頭就可以順利通過,

Toby原本遇到排水溝還會停下來,後來也直接越過去啦!




不過遇到這種還有枕木的鐵軌段,我們是單避震車,
而且為了要爬阿里山公路沒有換成巧克力胎,
一開始還會下來牽,不過,後來發現鐵軌兩旁沒有枕木反而較平整,

因此沒多久後也上車繼續用騎的了。



林務局在沿線設有許多解說牌,清楚地介紹了古道歷史以及沿途生態。

由於事先已經做了些功課,看到這些解說等於是再複習一次,
因此進到古道沒幾分鐘,已經不再陌生了。






優美宜人的古道,或騎或走或牽皆適宜啦!



偶而有陽光由杉林間落入,不過沒幾秒又消失,而且古道開始陷入迷霧之中。







起了霧,古道呈現出另一種不同的風貌,
稍微拉開距離,人就逐漸融入霧中.......



雖然四周都已經是高大的柳杉,
但和巨碩的檜木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只可惜這些巨木早被砍伐一空,僅留下空蕩根部作為人類貪婪的見證。




輕鬆地騎完古道前3.7K,到了舊鐵道的盡頭,
這時還不到十二點半,由入口到此我們邊騎邊玩花了超過一個鐘頭,
在這裡先停下來吃些事先買的飯糰、咖啡,

等等要往下走據說超過四千階的階梯,才能到達另一端的出口,
雖然要扛車,但現在騎的雲豹車子比以前輕很多,
因此應該不會太難搞才對!

小休息一下後越來越冷,趕緊將原本在阿里山公路爬坡時已經脫下的長褲再度穿回,
這時有點擔心萬一下雨走階梯容易滑,因此草草吃完乾糧還是繼續前進,
希望晚一點抵達部落,能夠有地方可以先吃點熱食才是。

「好冷啊,走啦!」

衣服沒有帶很多的Toby也已經有點發抖,催著要下山了......








一開始我們真的用扛的,
但後來發覺階梯旁邊上有些空間,因此改成用牽的,
單車能夠牽而且是下坡,這些階梯馬上令人覺得很親民,

連Toby都覺得這古道實在太適合騎單車來了!




隨著高度下降,開始漸漸進入很原始的闊葉林區,
周遭生態也變得豐富多元,不時有各種飛鳥在林間跳動。

以往收集到的資料大多是前段平整杉林段,
後面這裡比較沒有注意到,但親自走到這裡,
才知道原來有這麼精彩,實在是太過癮了......






這裡好精采喔,有點捨不得走太快啊~






離開古道才下午1:40,也就是說,我們由自忠到此只花兩個半鐘頭(11:15由自忠進入古道),
由這裡到預計過夜的達邦只有9.3K,而且大多是陡下坡,

看來,我們有很充裕的時間可以先在6.3K的特富野多逛逛了。








離開古道後是一大段連續陡下坡,而且是超陡的坡,
陡度高到若是反向要騎上來,恐怕會車頭一直翹起來。

上面幾張照片是在比較不陡的地方拍的,
其他更陡處不敢貿然停車,否則一不小心會翻車。






通往特富野的產業道路分岔不少,
若反向要往上走,沒有當地人帶路很容易走錯,

幸好我們是下滑,因此順著越來越大的路走應該就錯不了。





原本以為會經過底下這座橋,後來才知道我們是往右側翻過一個山頭,
才是接往特富野部落。



終於,在煞車片還沒燒毀前到達特富野部落。




特富野部落是鄒族兩大社之一(達邦、特富野),
這兩大部落保有各自的傳統儀式及男子會所(kuba,庫巴),

雖然這裡與平地接觸的時間非常早,能夠有這樣的傳統傳承非常不容易,
現在原住民許多傳統儀式已經不復見,又甚或有些祭典趨於觀光性質,而鄒族的戰祭不僅嚴謹,活動規模也相當的大。

這些在事先的閱讀上已知的資訊,這時雖然不是祭典期間,
但親自來一遭,多少能夠感受得出那種氣氛。






先找到部落必定拜訪的教堂。





再找到庫巴建築(kuba)。

西方宗教與傳統信仰並行,這是在這裡可以看到很特別的景象。




在部落裡逛了一大圈,除了四處看看,
也想找個熱食補充一下,不過,逛了半天一直沒找到,

因此還是繼續往三公里外,今天的落腳處-「達邦」前進吧......







特富野和達邦之間有座紅色的鋼橋(到這裡才發現剛剛看到藍色的橋我們不會經過),另外還有一座吊橋互相連接。
兩座橋雖然距離很近,但很有趣的是,
紅色鋼橋名字為「特富野橋」,吊橋則名為「達邦吊橋」。








原本想要騎進達邦吊橋,可惜上面有一群遊客而作罷。



達邦部落到囉.....
已經又餓又渴又冷,趕快進去吧!




剛進部落就看到路旁曬著愛玉子,
而且有牌子寫著「愛玉凍 20元」,雖然是冷的,
但在這時來吃,已經是可口的不得了~

一入口,果然是Q又軟,真是天然的最好啦!



原本想要打電話給民宿的老闆娘問位置,
結果一進部落就看到旁邊就是今天要住下來的「給巴娜民宿」,

會選擇住到這裡其實還蠻有趣的,
在事先搜尋達邦可以住的地方時,看到這家民宿的網頁還頗為樸實,用LINE轉貼給Toby:


當Toby回應「書上有介紹」時我愣了一下,

原來,曾經買一本作者為美國籍的羅雪柔小姐(Cheryl Robbins)所寫旅遊書:「台灣部落深度旅遊︰中南部篇」,裡面有介紹這家民宿,Toby有特別注意到,而我卻忽略了,沒想到搜尋時還是看上這裡,因此,自然就敲定要來住這裡了。




搞定好住宿的細節,女主人恰好忙回來,
一起坐在庭院裡聊了起來。

羅小姐是一位鄒族族語老師,因此對於鄒族文化朗朗上口,
由於我們事先做了些功課,因此話匣子一開越聊越起勁,
後來由於這裡晚上尚有客人要來烤肉,因此約定好隔天她再帶我們到部落裡走一圈。

由於我們只有兩個人,因此晚餐選擇到部落裡一家簡餐店用餐。





吃完晚餐天色逐漸暗了下來,
在部落走了一圈,找到部落裡唯一的雜貨店買碗泡麵和餅乾,

回到民宿後,由於房間沒有電視也沒有無線網路,
而外面又冷颼颼,雖然有遊客在烤肉,但由於不熟不好意思去打擾,

因此破天荒的八點多吃完泡麵後就熄燈就寢啦......






-------------------------------------------------------------------------


第二天。



由於前一日在阿里山公路觀察,
山谷裡要照到陽光大約是七點之後,因此一直到快八點才起床,

一反以前入山都是天未亮就打包走人的習慣。





民宿男主人安先生,一早已經在庭園中忙著整理前一天客人狂歡後留下的殘跡。






陽光剛灑入民宿中,
廣場四周不知名的花草艷麗動人。



昨天抵達民宿時,發現建築外牆上有很大一面壁畫,
特地請教了男主人安先生,他指著牆上灰色的網袋背囊說:

「那些是布農族人逃跑時留下的keʉpana(鄒語)。」

原來相傳以前曾經有由沿曾文溪而來的布農族人,在達邦附近聚集,
將背在身上的網袋留在原地,準備輕裝攻打特富野時,
被達邦這裡的人發覺,通知了特富野的鄒族族人,聯合擊退了布農族人,
布農族人倉促間連網袋都來不及帶走。

而民宿的名稱「給巴娜」即是keʉpana(鄒語),是指「敵人留下網袋之地」啦(註)!


註:

有關keʉpana解釋,請參考原住民族族語線上辭典:

古由巴那/網袋之地 (鄒族)











哈,原來這就是類似這樣的網袋喔,懂了懂了^^

我開玩笑跟安先生說:

「這裡這麼美,那我們會把背包留在這裡,下回會再回來拿喔!」




給巴娜民宿




在民宿往山上看去,昨天經過的「芙谷峩橋」就在上方,
一個景兩種感動......

一是我們曾經騎過那麼高的地方,
一是我們竟然能夠到這裡看著才騎過的地方。




哈,溫暖陽光下的單車早餐,太.....享.....受......啦!!








吃完早餐,羅小姐開始幫我們介紹牆上的照片,
有她的家人,有來訪的前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駐台代表胡浩德先生 (Menno Goedhart),
還有Discovery攝影團隊來此工作的紀錄,看來喜愛這裡的朋友真不少呢!






這兩位小朋友認真的打掃民宿,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竟然是安先生、羅小姐的孫子@@,
不會吧,明明她女兒看起來還是學生樣,沒想到兒子已經結婚生子,而且看起來已經是小學生了!

看到打掃認真的模樣,很好奇的問他們:

「你們怎麼這麼乖,會願意來打掃,是因為阿嬤很兇嗎?」

藍衣服的同學小聲地,帶著原民特有的腔調說:

「我們沒有掃地就不能打電腦.....」


哈,這個答案實在太有趣了!


在民宿繞一圈,羅小姐帶領我們往部落裡參觀,
她一路上回應著我們兩個好奇寶寶的問題,一邊介紹部落裡許多昨天沒有注意到的地方。




林務局的「達邦駐在所」

要不是牌子上有註明是嘉義林區管理處奮起湖工作站,
真會以為「達邦駐在所」是指日治時期的警察派出所咧~




這是鄒族人所開的茶場,得獎無數喔!



鄒族家族的祭屋





跟特富野一樣,達邦也是有庫巴建築(kuba)




由於庫巴建築(kuba)有許多禁忌,其中有一項是禁止女生進入,
因此羅小姐就在神樹前(即前方的雀榕樹)幫我們解說。



由庫巴與神樹間空隙看往山上的新中橫。

山谷的一邊是以現代科技開山闢路,另一邊則是以傳統傳承維繫族群文化,
這大概是這兩天來最深的感觸了。






由達邦部落更高處的運動場旁看往山的那一邊,
新中橫切劃過山際的痕跡更是明顯。



羅小姐特別告訴我們,這間不起眼的建築是中華電信的機房,
當初八八風災後道路完全毀了,工程人員由奮起湖冒險徒步走到這裡,
好不容易才修護,讓部落恢復對外的聯繫,救災資源才得已進入。



這才是正港的駐在所(為日警官舍原地原貌重建),
現在是阿里山國家景區的達邦遊客服務中心。



建築為TVBS捐贈的達邦國小。








此趟來特地要來看看這個台灣最高的二二八紀念碑,
包含羅小姐也不知道為何這裡會建這個紀念碑,

在還沒來之前,當知道這裡有二二八紀念碑也是一頭霧水,
經過多方搜尋了解,才漸漸知道阿里山鄉最前任的鄉長高一生先生和幾位鄒族族人(註),
在二二八事件之後受到牽連而遭判死刑(也有其他原住民族族人),

這個紀念碑應該就是紀念當時受難的鄒族族人。


註:

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為守護家鄉率領阿里山原住民攻佔嘉義彈藥庫及嘉義機場,再退回阿里山上躲避國民黨軍報復,高一生因與之接觸並予以協助被捕入獄(攜帶回的槍械則在1950年繳回)。之後又因高一生曾收容當時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的台南縣長袁國欽,因此在1951年被台省保安司令部指控「窩藏匪諜」及「貪污」的罪名,1952年被國民黨政權誘至竹崎鄉並遭到逮捕。1954年2月連同湯守仁和樂信·瓦旦等原住民族領袖同被誣控叛亂罪而於4月17日遭槍斃。

摘自維基百科條目:高一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4%B8%80%E7%94%9F

有興趣更進一步了解的朋友可以搜尋"高一生、二二八"等相關資訊。





感謝安大哥和羅小姐的解說導覽,讓我們在達邦部落的收穫滿滿,
有機會我們一定還要騎著單車,再來造訪這個美麗的keʉpana。

依依不捨地和鄒族朋友道別,我們跨上單車,
再度騎進部落繞一圈,才開始往下滑,準備騎往十幾公里之外,阿里山公路上的石桌。







離開前找到兩個教會,
一個是達邦教會(基督長老教會),一個是達邦天主堂。

Toby若有所思的說:

「你有沒有發現,這兩個部落的教會(指特富野和達邦)似乎都比其他族部落的教會來的小,會不會是因為這裡傳統信仰發達,資源大多跑到庫巴了?」

聽了她的看法,雖然無法求證,但似乎有些道理;有時很佩服她的觀察,總是會在細微處看到一些特別的現象。




離開達邦是一段沿著曾文溪上游的下滑段。





滑到底是跨越曾文溪的「達邦橋」,
原來,昨天紅色那座聯絡兩部落的鋼橋是「特富野橋」,而「達邦橋」是在這裡。

由橋頭往旁邊望去,巨大的崩塌山壁令人生畏,
看起來很像坍塌不是很久的時間,可以想見這裡在八八風災時一定是慘不忍睹。








過橋後開始沿溪的右岸往上爬,不時可以看到阿里山公路就在山的高處,
不過隨著高度上升,也感覺越來越近了。





四處可以看到大型坍塌的山壁是這段路很特別的景象,
若是雨季來,一定會險象環生。




由山谷下方爬了一個小時,來到一個岔路,
有指標指向「阿里山鄉公所」,由於在地圖上看過好幾次公所的位置,
而且感覺上不是很遠,因此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前往瞧瞧。

沒想到一轉進去馬上就是很陡的坡,真要命!
這段很寬敞的柏油路面產生很好騎的錯覺,其實陡到車頭不時翹起來了......




幸好這段路的景色沒有讓我們失望,也順利地看到了阿里山鄉公所。






原來公所附近就是由阿里山公路可以進入的迷糊步道另一頭。






由於我們還計畫要去另一個鄒族部落-樂野,
因此還是原路滑回岔路口,續往169道路往上爬吧,

沒多久,樂野部落已經在望啦!





這裡看來也是個美麗的部落喔.......









進入部落四處繞一下,並且和當地的朋友聊了一下,
才繼續往不遠的石桌出發。




樂野部落另一個名稱是「拉拉吾雅」(鄒語Lalauya),意思是美麗的楓香林地,
的確,部落裡有不少美麗楓香林,
只是現在已經快過楓紅的季節,不然一定會更漂亮才對。






離開樂野部落,一會功夫就回到我們停車的石桌。

收好單車,在超商吃點東西,開始順著阿里山公路下山,
正式結束這兩天前進達邦、特富野,一次很特別的鄒族風光探索旅程。




全文完。
---------------------------------------------------------------------------------------------
影像紀錄(請開喇叭並以全螢幕欣賞):



---------------------------------------------------------------------------------------------





3 意見及回應:

捕鄒阿里山 提到...

Eddie哥你好:
我很喜歡這篇文章,
不知道可不可以借我分享到我的粉絲專頁上面?
很喜歡你慢慢騎單車用心看鄒的美。
希望達娜伊谷之行能早日成行喔~ :)
謝謝!

Eddie Chen 提到...

謝謝您,沒問題。

鄒族的美去過後更知道,我們也很期待能有機會造訪達娜伊谷(還要多做功課^^)

Unknown 提到...

真是讓人感動的好文章和體驗,期待你們的另一個行程。

張貼留言

有路線疑惑其他事項請留言, 我會盡速回應.
也歡迎討論路線規劃相關分享, 讓我更可以加強blog內容!

年度人氣文章